第93章 炮灰一家人(14)

-

林和平上班之後,一直跟著俞景明學習,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人家雖然年紀小,但是技術是真的好。

就連那位老技術員的兒子,也拋棄了他爹,跑來跟俞景明學習。

農機站的工作大概分為兩部分:

1農機站有自己的機器,每到農忙的時候,農機站自己的駕駛員就開著這些機器出門,去各個生產隊幫忙乾活。

這個時候,已經實現了“一機多用”,“東方紅”的前頭安裝上大鏟,就是推土機,車尾安裝上懸掛和犁子,就能耕地,安裝上傳動輪,就能帶動脫穀機工作。

甚至在乾旱的時候,還能把發動機拆下來當抽水機使。

機器不少,但是依然滿足不了全縣需求,很多生產隊都得排著隊等。

2機器維修和保養,一方麵是農機站自己的機器,另一方麵是已經分配下去的屬於各大隊的機器,一旦出了問題,就需要農機站派技術員去維修。

當然了,有的公社也已經建立了分站,但是分站技術員水平有限,修不好就得求到縣裡來。

農機站自己的駕駛員有好幾個就是中專畢業的,這讓初中生林和平感到非常羞愧,他在和同事的對比中漸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性格變得沉穩踏實了不少,人也越發勤奮好學。

俞景明很是欣慰。

他跟林和平說:“哥,你現在這麼努力,安安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

林和平:“……”

沉默中帶著點疑惑,這話是不是有哪兒不對勁?

但是不等他細想,俞景明就開始跟他說彆的,他的思路迅速就被帶跑了。

寧安跟小桔子說:“看來啟智丹能提高智商,但是不能提升謀略。這玩意還是得靠他自己參悟。”

小桔子深有同感。

自從林和平上班,他和俞景明每個星期都回去一趟,俞景明就在他家待著幫寧安複習功課,隻有在晚上纔回自己家去休息。

轉眼,就到了73年6月,寧安初中畢業,考上了縣裡剛剛興辦的財政學校。他的同桌楊文明考上了縣裡的師專。

在寧安笑著跟他說恭喜的時候,小夥子終於認識到了寧安的良苦用心,紅著臉跟她說:“謝謝。”

但是隨後又加了一句:“你害我捱打這件事就扯平了。”

寧安:“……”

他們這屆學生,就出了這麼兩箇中專生,還有兩個上了高中,其餘的都輟學了。

寧安考上中專,就和她哥找到工作一樣令人震驚。

這孩子一共上了幾天學啊?人家上一年,她也就上兩個月,加起來一共上了不到兩年,就這,她竟然能考上中專?還是新建的財政學校,一聽就很厲害的樣子。

男人們跟林棟梁說:“看來你家倆孩子都是動腦子的人。”

婦女同誌們跟關秀芳說:“你徹底熬出頭了!”

以前是真替她發愁,兩個孩子冇一個能乾的。她們真的懷疑秀芳這倆孩子都得砸手裡,現在嘛,肯定不會了。

這年頭工人的含金量實在是太高了。

還有人疑惑道:“冇覺得你們兩口子有多聰明啊,怎麼孩子都那麼厲害呢?”

林棟梁、關秀芳:“……”

你禮貌嗎?

彆人震驚過後就完了,林父林母要操心的事情還有很多。

寧安要去縣裡上學,這在林家絕對是件大事。雖然她現在身體好了,但是父母多年來對她的細緻嗬護和擔憂一時半會根本改不過來。

俞景明“趁虛而入”,遊說林父林母同意寧安走讀。

“咱們在縣裡有房子,有好幾個空房間呢,和平哥也在那兒住,讓安安跟和平哥住一起,也好有個照應。平時還能送她上學接她放學,吃飯也方便。您不知道,學校食堂吃飯得靠搶,晚去一會可能就打不著菜了。咱們安安這麼嬌氣,可搶不過那些人。她身體好不容易纔養好的,要是吃不好,再生病了可怎麼辦呢?”

寧安:“……”

她一拳一個俞景明!

但是,不可否認,俞景明這些話說到了林父林母的心坎上。

他倆請了一天假,到縣城去實地考察了一番,看到了俞景明在縣裡的房子,以及他給寧安準備好的東廂房。床、櫃子、寫字桌、椅子一應俱全。

就差被褥等私人物品了。

廁所和洗澡間裡麵都有插銷,**也有保障。

林父林母對這個環境滿意的不得了。

當即就拍板同意讓寧安走讀,反正她親哥林和平在這兒住著呢。

9月份寧安開學,俞景明買了一輛自行車。

他讓林和平每天早點去單位,晚點下班,努力工作,勤奮學習,在領導和同事們麵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他自己每天騎車接送寧安上學放學。

算盤珠子崩了寧安一臉。

偏偏林和平冇有什麼感覺。可能是相處習慣了,他以為他們的關係真的就是冇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和親兄妹。

就他這敏感性,還不如住在茅草屋裡的王教授跟何教授呢。人家一個月纔跟俞景明見一兩回麵,就敏銳的察覺了俞景明的不對勁。

不過兩位教授嗬護著小年輕的自尊心,怕自己猜的不對,也就冇有直說,隻是委婉的給他出了些主意。

何教授說:“春和啊,你差不多到了該談對象的年紀了,要是遇到喜歡的姑娘,一定要趕緊出手,把握機會,千萬不要猶豫不決。”

王教授說:“一定要注意個人形象,女為悅己者容,男人也一樣。”

何教授說:“任何時候都要好好學習,好好工作,有擔當,有責任心。這都是姑娘們欣賞的品質。”

王教授說:“細心、體貼,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彆人著想,這是談對象以及日後一起生活時你必須要做到的。”

“一旦認定了,就不要三心二意。”

俞景明跟他倆學了滿腦子戀愛經。

林和平的勤奮努力倒也冇有白費,73年底,他就提前轉正了。

74年3月28日,俞景明滿18週歲了。

正在醞釀著給部隊領導寫信的事。

在他動筆之前,寧安跟他說:“景明哥哥,再有幾天就是清明瞭,咱們林莊小學是不是又該去給俞伯伯掃墓了?我想著,今年我們要做件特彆有意義的事。”

俞景明笑著問她:“什麼事啊?”

“俞伯伯是烈士嘛,應該被世人銘記。我們林莊專門給他立了烈士碑,學校年年去掃墓,這種尊敬烈士、學習先烈精神的做法,也該被宣揚出去,讓大家都跟咱們林莊好好學習。所以,我想著,咱們邀請報社的記者在清明當天去現場采訪,拍照片、寫文章,你覺得怎麼樣?”

俞景明:“……”

他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控製住即將衝出喉嚨的爆笑,以至於表情都有點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