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施粥2

-

很快京城裡都在傳播四皇子嫡福晉柔則賢德的美名。

邢嬤嬤每日施粥完以後,帶著人回了王府。

韶華院

今日的天氣極好,豔陽高照,到了午後太陽落山了,還有些餘熱。

柔則坐在小榻上,一旁侍書拿著紫檀雕花梨扇,輕輕的柔則扇風。

邢嬤嬤走進裡屋,給柔則行了禮。

柔則知道邢嬤嬤安排了人,傳播她的美名,如今京城裡對她都是誇讚,這少不了邢嬤嬤的功勞。

“嬤嬤快起來吧,這幾日你也辛苦了。”

“福晉客氣了,這都是老奴的本分,老奴不敢邀功。”

馬林莊這事,她錯得離譜,柔則冇有責罰她,是念著她們之間的情分。

為柔則搏美名這點小事,她也不好覥著臉在柔則麵前邀功。

“府裡的餘糧可還夠,可要再去買些?”連著施粥三日,每天一多擔糧食下鍋,消耗極大。

這幾天柔則陸陸續續四處購買糧食,因出價高,也買得許些,存放在王府糧庫裡。

侍書道:“回福晉,如今王府的純糧大概還能用個三日。”

柔則在德妃麵前說要開設粥棚施粥一月,那些存糧隻能頂三天,是遠遠不夠的。

還要買些糧食才行。

“邢嬤嬤,你去打探一下,京城裡麵還有哪些糧鋪有存糧的?多去買些回來。”

“如今京城裡隻有兩家糧鋪還有糧食賣了,其餘的糧鋪都已經被買空了。”

邢嬤嬤皺眉,這每天一百多擔的糧食消耗下去,一天福晉就要花費一兩萬銀子,這樣的日子還得過二十幾天。

這樣的花銷,誰能頂得住!

且東郊區流民安置所,每日都新進一萬人左右,需要的糧食也越來越多,京城的糧價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貴。

這短短幾日,福晉已經掏了十萬兩銀子了!

邢嬤嬤猶豫了一會兒道:“福晉真的要施粥一月嗎?”

這樣下去,不出一個月,柔則的嫁妝就會被用完。

柔則也知道這幾日自己的銀子像是流水一般,嘩嘩的出去,可她已經在德妃娘娘麵前承諾了要開設一個月的粥鋪,定冇有反悔的道理。

況且如今王爺還在馬林莊上處理時疫一事,若不趁著這個機會讓皇上的怒火平息。

屆時就算王爺擺平了馬林莊的事情,安然無恙回來,皇上也難免不會繼續追責。

“嬤嬤,我既然已經在德妃娘娘麵前許下此事,就一定要做到,你若是真的想為我好,就去好好問問,京城可還有糧鋪有糧食,多買些回來!”

邢嬤嬤無奈點頭道:“是,老奴這就安排人去問。”

……

瑤華院

弘暉的身子經過太醫調養已經將體內的餘毒清理出來,宜修剛給弘暉餵了奶睡下。

弘暉的小臉長開了些許,臉上肥嘟嘟的,白皙的皮膚透著淡淡的紅色,看著甚是可愛。

自弘暉出生以後,宜修都是親自照顧他,跟他一起同吃同睡,生怕他再出現任何意外。

至於手裡的賬簿營生等事,都是將弘暉哄睡下以後纔去做。

染冬見弘暉睡得正香,將賬簿拿到書桌上。

待宜修坐到書桌前,染冬道:“側福晉,聽了您的指令,我們將糧價提高了一倍,餘下兩家糧鋪也跟著漲價,這幾日福晉在京城糧鋪四處購買糧食,在我們的糧鋪就買了三百擔糧食,進賬有四萬兩銀子。”

宜修翻看賬簿,見有賬上七七八八加起來有近五萬兩銀子的收益,有嘴角掛著一絲笑意。

據她估算,柔則在流民安置所施粥,每日至少需要一百擔糧食,她雖在其他糧鋪也購買了糧食,科安置所源源不斷的流民湧入,現儲存的糧食,不過是杯水車薪。

染冬繼續說道:“今日外邊的下人來報,福晉這邊還要購買大批糧食,側福晉可要繼續賣給福晉?”

據外邊打探到的訊息,另外兩家糧鋪已經冇有太多的糧食儲備了,如今已經是限額銷售,每日隻能出售二十擔糧食,柔則能夠在其他兩家鋪子買到的糧食不多了。

“賣,繼續賣,隻是這價格要再翻上一倍!且每日最多隻出給她八十擔糧食。”

有錢自是要賺的,想想柔則掏空嫁妝,還都進了自己的腰包,宜修就忍不住高興!

如今另外兩家鋪子已經限量銷售,她的鋪子也不好顯得太過於特彆,容易招人眼球。

“是。”染冬回道……

韶華院

邢嬤嬤派出去的人已經回來了,得了訊息,她便立馬報給了柔則:“京城裡的糧鋪都儲糧都不多了,如今都是限量銷售,且數量極少,隻有一家糧鋪還能每日供給個八十擔左右,幾家店鋪都買些,勉強能湊夠一百擔糧食。”

柔則皺眉,眼眸中染上一抹憂慮。

京城裡的糧食是越來越少了,如今這些糧鋪都開始限量銷售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撐過一個月。

“嬤嬤,跟京城裡這些有糧的商鋪老闆好好談談,讓他們把手裡的糧食多出一些給我們,儘量再多買些糧食,如今他們賣給我們的,隻能夠一天施粥所用,後麵還有這麼多天呢,要是斷糧了怎麼辦?”

“是,老奴知曉了,老奴這就安排人去談談。”

柔則點頭,目送邢嬤嬤離開。

翌日,天空一片灰濛濛的,給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一片憂鬱的氛圍之中。

柔則能買到的糧食不多,為了長久打算,今日邢嬤嬤就隻準備了一百擔的糧食熬粥。

到了安置所,流民們忍受了一天的饑餓,見到邢嬤嬤她們到來,蜂擁而至,把粥棚圍得水泄不通。

好在有官兵維持秩序,大聲喊叫道:“都一個個排好隊伍,人人都有份。”

這幾日流民們都能分得一碗粥喝,也還算聽話,都乖乖排起長隊。

邢嬤嬤見這五條一眼望不到尾的隊伍,心裡有些發愁,今日這裡的流民又比昨日多了幾千人。

小公公們依次給流民舀上一碗粥,一個接著一個。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十五鍋粥就快要見底了,這隊伍還排得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