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技巧挑戰賽的前源和變革

-

時間來到2月14日,多倫多全明星週末的第一天,技巧挑戰賽、三分球大賽、扣籃大賽等觀賞性和關注度不低的單項賽事進行中。

(注:名人賽、新秀挑戰賽一般在週五晚上進行)

今年的幾項單項賽裡,關注度最高的並不是這兩年熱度重新被炒起來的扣籃大賽,而是不溫不火、前幾年被波特蘭的利指導蟬聯了兩屆的技巧挑戰賽——

原因無他,作為聯盟當前人氣最高、被媒體和球迷冠以“當代Goat”名號的尼克斯隊當家球星,喬伊,早在2月5號就宣佈參加本屆的全明星週末技巧挑戰賽。

而這中間也發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本來5號當天,NbA官網正式公佈的技巧挑戰賽參賽球員名單裡並冇有喬伊的名字,早早確定下來的球員分彆是:

帕特裡克·貝弗利、德馬庫斯·考辛斯、德雷蒙德·格林、安東尼·戴維斯、cJ·麥科勒姆、卡爾·安東尼·唐斯、以賽亞·托馬斯、喬丹·克拉克森。

但隨著本在受邀名單中、卻遲遲冇有給出迴應的喬伊,忽然宣佈參賽……

這狠狠給本屆全明星賽事組一個“措手不及”,事實上,這確實是喬伊團隊的不地道行為——

因為以比爾達菲為首的球員公關團隊,一致認為用這種“臨時參賽”的方式,可以吸引來大量球迷的視線和關注,從而提高這一屆全明星週末的熱度,這也是本屆多倫多全明星賽事組早在十二月底就向喬伊團隊提出的“互惠互利”的合作請求……

隻是比爾達菲這位公關鬼才,為多倫多全明星賽引流的方式有些“彆出心裁”——

事實上,這就是照抄了兩年前喬伊臨時宣佈參加全明星扣籃大賽的炒熱度事件,而那次極其成功的全明星熱度事件,不僅拯救了半死不活的扣籃大賽,還順帶著將球迷對未來幾年全明星週末的期待值往上提了一提……

於是就有了今年喬伊“超時”宣佈參賽這一訊息,而提前通過氣的賽事組,也很“大方識趣”的給予了喬伊一個參賽名額。

畢竟是聯盟當今的“門麵”、世界籃壇當之無愧的人氣王嘛!

掙錢,不寒磣!

但這種炒作引流方式也得有個前提條件——

那就是喬伊能夠像兩年前一樣,用“橫空出世”的姿態出現,並最終奪冠!

這樣的話,才能實現雙方皆贏、互惠共贏的目標……

如果這次喬伊在技巧挑戰賽上“失手”了,那麼最終得到流量和曝光度的將是本屆技巧挑戰賽的其他參賽選手。

至於賽事組和NbA官方?

反正利用喬伊個人的影響力,為全明星週末單項賽引流的目的已經達到,最後球員方的“受益人”是誰,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重要……

——————

本屆多倫多全明星週末的技巧挑戰賽,從十二月份末籌備開始,就裡裡外外透露著一股不太尋常的意味。

《薩克拉門托蜜蜂報》第一記者賈森·瓊斯率先在一月中旬,披露了國王隊當家球星德馬庫斯·考辛斯將參加技巧挑戰賽的訊息;

緊隨其後,北美權威媒體ESpN的馬克·斯坦進一步報道參賽內幕——

鵜鶘隊的安東尼·戴維斯、聯盟第一勇士隊的首發五號位德雷蒙德·格林和去年的狀元、森林狼隊的卡爾·安東尼·唐斯同樣也在受邀名單之中。

就連全美第一大城——紐約的媒體報刊,都在鋪天蓋地宣傳他們的當家球星喬伊、安東尼,將會有一人蔘加今年的全明星技巧挑戰賽……

而這些被提前曝出即將參賽的球員名單裡,竟然無一例外,全都是2米以上的鋒線、內線球員?!

想象一下,一群七尺尺長人在全明星的舞台上全場飛奔、變向運球、擊地傳球、弧頂遠投的畫麵,那簡直美妙得不敢想象……

這足以證明這項賽事今年的“不太尋常”!

讓我們先來追溯一下這項單項賽的曆史——

這項比賽2003年亞特蘭大全明星時得以初創,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為彼時的NbA聯盟還正生存在巨人的統治之下,“鯊魚”奧尼爾和“石佛”鄧肯,就像壓在西部所有球隊腦袋頂的兩座大山!

大個子們在全明星賽場上也有著毋庸置疑的地位,以當賽季為例,西部隊十二人中有姚明、鄧肯、加內特、奧尼爾、諾維茨基、韋伯、馬裡昂7位內線,這還不算身高達到2.08米的佩賈;

另一方麵,扣籃大賽以2000年卡特為代表進入第二個巔峰期,賈森·理查德森憑藉著超越人類極限的複雜動作,成為全明星舞台上受人矚目的新星。

然而,小個子後衛們當時卻缺少一個表演的舞台,畢竟扣籃大賽上1.70米的“小土豆”韋伯是不世出的怪物,包括基德、納什等等傳球大師們更是不可能成為全明星的主角。於是技巧挑戰賽在2003年應運而生——

首屆賽事就邀到基德、馬布裡、托尼·帕克和佩頓四位明星級選手,作為當時聯盟的“控衛之王”,基德捧走了冠軍獎盃。

隨後的幾年裡,這項新奇的比賽逐漸引發巨星們的好感,2006-07賽季參賽陣容達至鼎盛,科比、詹姆斯、韋德和克裡斯·保羅四大天王聯手共襄盛舉,竟然令技巧挑戰賽成為當年NbA星味最足的單項賽事。

然而隨著時代籃球風潮的變換,後衛球員們在NbA的地位今時不同往日,已經成為聯盟話語權的真正掌控者,他們不再需要“技巧挑戰賽”這個小小舞台來嶄露頭角。

另一方麵,這項賽事本身也存在著固有的缺陷,扣籃大賽代表著對人類身體極限的挑戰,就像是紮克·拉文的扣籃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迅速傳遞至每一位球迷的麵前;

三分球大賽則代表著對前人的超越,得益於新賽製改革,斯蒂芬·庫裡以27分的高得分打破曆史紀錄——

可誰會記得技巧挑戰賽的曆史紀錄保持者是德隆呢?誰會知道曆史最佳成績是25.5秒呢?

技巧挑戰賽的受邀選手也因此從2013年開始級彆急轉直下,儘管2015年度改製爲兩兩同時出發的pK賽,可球星們臨時缺席,連羅伯特·考文頓這樣的球員都可以臨時頂替出現在舞台上,最終冠軍被火箭隊的貝弗利奪走,更是令該項賽事的價值大幅度縮水。

這樣的時代背景共同催生出了2016年新的改革,這項原本就為提升部分球員存在感而設立的賽事,將又一次發揮類似的作用。

2016年,NbA已經進入一個徹底的新時代,莫說NbA官方取消了全明星投票中的中鋒位置,最終將在多倫多進入先發的10位球員更是連任何內線的蹤影都看不到,大個子們在聯盟中的存在感如此之稀薄。

大個子們扣籃是比不過戈登、拉文的,三分也是投不過庫裡、利拉德之流的,那NbA高層和賽事組話事人“尋思”——

不如給他們尋找一個新的舞台吧,讓我們看看前日剛剛完成一條龍暴扣的唐斯,運球是不是有那麼利落,場均助攻數比詹姆斯還多的格林,究竟能否一次性完成擊地傳球入筐,還有考辛斯本賽季突然暴漲的三分球,是不是在全明星也一樣精準呢?

在這個速度擊敗高度,大個子們也要加速狂奔的浪潮裡,這些技術環節的確也是對頂尖級內線球員應有的考驗。

全明星從來都是NbA試點改革的先行地區,不僅僅大個子們需要尋找存在感,“技巧挑戰賽”這項漸趨雞肋的賽事也要找到存在感,還有笑話這傢夥,至今仍在大衛·斯特恩陰影下徘徊的他,最喜歡在全明星賽事期間做點小手術,將間歇期從三天延長到一週就是他的“創舉”之一。

誰是大個子們登上技巧挑戰賽的最大贏家?彆人不敢肯定,有一個人絕對已經樂壞了,和2米出頭的格林不同,實打實都有著7尺左右身高的戴維斯、考辛斯和唐斯,以及這兩年統治NbA的“大魔王”喬伊,他們都有著同樣一個老師,約翰·卡利帕裡!

老頭子今年也被邀請來到加拿大航空中心,現場觀看他最驕傲的弟子們,來一場跨越時代的——

同場競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