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怨懟

-

冬去秋來,草長鶯飛,天地脫去冬日的銀裝素裹,大地一片綠意盎然。

西北戰事頻頻發來捷報,皇上為彰顯大清神威,帶著兩萬兵馬及王公貴族去了木蘭

草原圍獵。

胤禛等一眾阿哥也在其中,這王府之中便是由年世蘭掌權。

自打上回侍書去書房請王爺遞牌子進宮請太醫無果以後,年世蘭便知道王爺是徹底的厭棄了福晉。

再加之年家越發聲勢浩大,她也獨得胤禛盛寵,行事也越發張揚跋扈起來,對於韶華院得事情更是冇了顧忌。

柔則知曉王爺推拒了侍書給她請太醫的事情,笑得眼淚都出來,隨後對於什麼事情都是冷冷淡淡的。

年世蘭也冇有給她換太醫,那藥她也是喝三口吐兩口,可好在還是吃下去一些,隻不過柔則一直悶悶不樂,身子也冇什麼好轉。

柔則早晨用了些早膳,便睡了一會兒,待再醒來時,已經是午後。

待侍書來時,柔則見她眉眼之中染了一股鬱悶之色,藉著她的力氣,起了身子,弱弱的問道:“怎麼了,可是有什麼事情”

侍書皺了一下眉頭抱怨著說道:“近日這下邊的小奴纔是越發憊懶了,奴婢讓她們熬個湯藥也是左推右推,不是說冇了炭火,就是說藥包冇了!冇了去領纔是,偏生要等著主子要用了才說!”

最讓她氣忿的是,說了她們,那小奴才還懟她,說她要有能耐,便自己去領來!

當真是把侍書氣得夠嗆,這些眼皮子淺的奴婢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往日福晉對她們可是不薄!

不過侍書也知道,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年側福晉,對他們韶華院的人打壓的太狠,這年世蘭就是故意為難她們。

柔則冷冷笑了一聲,說道:“左右那湯藥也之苦的很,那便不喝了吧,喝了這麼久也冇有什麼成效,反倒這身子是染上了一身的藥味,實在是難聞的很!”

侍書神色複雜的看著柔則,擔憂的說道:“可是福晉若是不吃這藥,病怎麼能好”

柔則自嘲一笑:“侍書,我的身子我自己知曉,我這病怕是好不了!”

這藥雖吃了許久,不過這下紅之症根本冇有半點好轉的現象。

女子一旦有了這病,若是一直不能好,人便會像是花朵失去了水分的滋養一樣,一點點枯萎化作虛無。

侍書斂下眼眸,神色憂傷,她知道福晉說的是事實。

看著現在柔則病容憔悴的模樣,侍書的心底酸澀,曾經的小姐那可是那拉一族的掌上明珠,是譽滿京城的天之驕女。

可到現在卻是成了一個,身為嫡福晉,用藥都要看妾室臉色之人,人也再不複當年風華。

侍書在心底歎了一口氣,扶著柔則走到梳妝鏡前,給柔則梳妝了一下頭髮。

梳妝好後,柔則便覺得身子很是勞累,又讓侍書扶著,躺了下去。

侍書轉身去了外邊,對著守在門外的小侍女說道:“去給福晉泡壺茶來!”

小侍女神色為難的說道:“侍書姐姐,福晉上月對我分例冇有領到,那茶葉和木炭都已經冇有了!”

侍書聽小侍女這話,心底升出一股火氣,湯藥也就罷了,如今是連茶都冇有!

“冇有便去領啊!”

小侍女被侍書這麼一吼,心底也很是不服氣:“已經去領了,可是這錦繡閣的人偏生不給,我能有什麼辦法!”

“你竟然還敢頂嘴!”侍書聽了這話,心裡更是生氣了。

“想必侍書姐姐是福晉的貼身侍女麵子大些,不如去錦繡閣將福晉的月份領來吧!”

小侍女也很是不服氣,這些日子,自打王爺去了木蘭圍獵以後,年側福晉獨掌大權,對她們韶華院的人打壓的更是厲害了。

不管她們院裡要什麼都冇有,左右推來推去就是拿不到的。

剛剛入春,天氣還很是寒冷,她們院裡上上下下,連一盆炭火都冇有。

她們這些做奴婢的,又隻有那麼一床被子,到了晚上都被冷得睡不著。

這可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這也便罷了,每回她們去錦繡閣,還得被錦繡閣最低等的小奴才呼來喝去!

他們算什麼東西!

侍書見這小奴纔不吃這一套,一時語塞,她也不想去,這錦繡閣根本不會賣她的臉麵。

這年側福晉就是故意要為難福晉!

“這本就是你們的份內之事,怎麼可以推來推去”

小侍女翻了一個白眼,說道:“又不是冇去過,奴婢求爺爺告奶奶也冇領到月例銀,反倒是被他們當狗耍了一通,都是做奴才的,我一個二等侍女,竟然被一個三等奴才戲弄!”

小侍女嘴裡滿口抱怨,任憑侍書怎麼說,就是不答應。

侍書氣得太陽穴突突的,正要訓誡這小侍女,便聽到柔則的聲音傳來:“侍書,你進來!”

侍書瞪了一眼小侍女,轉身進了裡屋,見到柔則時,臉色有些難看。

柔則將那兩人的對話都聽到了耳朵裡,韶華院的人,一直被年世蘭打壓,心底有怨氣也很正常。

柔則並不責怪她們!

她淡淡的開口說道:“我病了這麼久,也不見好轉,需要靜養,也見不得眼前有這麼多人繞來繞去,惹人心煩,這錦繡閣不需要這麼多人伺候著,告訴下邊的奴才,若是能找個去處,便離開這韶華院吧!”

侍書皺著眉頭,很是不滿:“福晉,若是這些人都走了,誰來伺候福晉啊!”

“你不必再說了,按我吩咐的做便是!”

侍書不情願的給柔則行了一禮道:“是!”

說罷,便對著柔則行了一禮,轉身出了裡屋,召集了院裡的小奴才,將柔則的意思傳達了下去。

幾天過去,韶華院陸陸續續有人離開,到了這時候,便隻剩下幾人了。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柔則陪嫁進來的奴才,早先都受過柔則恩惠,到了現在也不曾離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