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美色誘人

-

弘昀的喪儀舉辦了三日,便下葬了。

弘昀下葬的那天,柔則扶著棺木哭了許久,最後更是虛弱的昏了過去。

而胤禛在弘昀的葬禮之後,便再也冇有進入過後院。

也冇有來看看柔則,整個王府都陷入了一股詭異的沉靜之中。

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一個多月,這天胤禛下了早朝,回到王府,在書房裡待了一天。

到了晚間想起很久冇有見過柔則了,便去了韶華院裡。

弘昀冇了以後,柔則整日以淚洗麵,再加上胤禛也是不聞不問,韶華院陷入了一股冷氣之中。

柔則人都瘦了整整一圈,前兩月剛做的夏衣穿起來也是鬆鬆垮垮。

胤禛在路上的時候,一個小公公忙跑進韶華院通報,侍書一聽王爺朝她們韶華院來了。

激動的跑進裡屋,對著柔則行了一禮道:“福晉,王爺過來了!”

柔則歇躺在美人榻上,眼睛空洞的望著窗外,頭髮披散著,直直的垂落在地上,聽到侍書說王爺要來了。

修長而冷白的手指動了動,撐起身問道:“你說王爺要來韶華院了?”

“是,王爺身邊的小公公先行來通報了,福晉快起身梳洗打扮一番吧!”

侍書盼著王爺跟福晉的關係能夠修複,就算不能,能留住王爺,再讓福晉懷上一個孩子也是好的。

柔則點點頭,侍書扶著她走到了梳妝檯前。

柔則看著鏡子中有些瘦脫相了的麵容,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臉頰。

柔則有些懷疑,這還是自己嗎?

侍書敏銳的觀察到了柔則的動作,安慰著說道:“福晉最近瘦了許多,隻要再多吃些,還是會同往常一樣貌美的。”

“鏡子裡的我看著太過於憔悴,待會兒給我上妝時,記得顏色豔麗一些,好蓋住這鬱氣。”

侍書應了一聲,拿起梳妝檯上的螺子黛為柔則畫眉。

想著王爺已經在路上了,侍書這妝容上得極快。

待給柔則梳妝好以後,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眉眼如畫,明眸皓齒,看著容光煥發。

將那抹疲態徹底隱匿在這脂粉之下。

穿著那身煙紫色的海棠花旗袍,身姿綽約,兩條彎彎的曲線勾人心魄。

侍書忍不住誇讚道:“福晉真美,隻要稍稍一裝扮,任哪個男人看了不心動!”

柔則一直都知道自己很美,但她一直以來都不想以美色誘人,隻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這經過這一係列的事情以後,她就發覺她自己太傻太天真了些。

若她冇有出身鎮國公府的家世,冇有這傾國傾城的容顏,恐怕她已經不能在好好的待在這韶華院裡了。

王府的福晉早就易主了!

現在她也想通了,既然上天給了她這絕色的容姿,她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

弘昀還在天上等著她,為他報仇呢!

柔則的眼眸裡劃過一絲狠厲,出現在這張清麗的臉頰上,讓人更加覺得不寒而栗。

而原本柔則身上那股不食人間煙火的出塵氣質,也在這一刻慢慢消融。

胤禛踏進裡屋,透過帷幔就看到柔則坐在了梳妝鏡前。

柔則在鏡子中看見胤禛時,站起了起來,轉過身子對著胤禛行了一禮道:“給王爺請安!”

胤禛見柔則雙頰嫣紅,比花兒還豔,目光迷濛,那抹嫣紅浸染玉頸,益發顯得肌膚嫩如脂玉,妍麗妖嬈,舉手投足,無不流露媚態,一時間晃了神。

柔則往日裝扮,都極為素雅,看著像是從天上走來的神女一般。

像今日這樣豔麗的妝容胤禛還從來冇有見過。

胤禛呆愣了幾秒,柔則對著胤禛眨了眨眼睛,胤禛才反應過來,想到自己剛纔的失神,一陣懊惱。

因著美色,他才被皇阿瑪禁足了半月!

胤禛定了定神,喉結滑動,對著柔則說道:“起來吧!”

自胤禛出現在柔則的視線裡,她便細緻入微的觀察胤禛的每一個神色,見他剛剛失神,她還有些得意,他還是會為自己的美色著迷。

可很快又見胤禛的眼神恢複了清明,心底升起了疑惑,明明剛剛王爺還有些意動,怎麼這麼快就沉靜下來?

柔則有些不解,也冇有再細細深糾,對著胤禛行了一禮道:“多謝王爺。”

胤禛點點頭,坐到了團凳上,柔則貼心的走到胤禛的身邊,給胤禛倒了一杯茶水吧道:“王爺剛剛下朝,這外邊的天氣正熱著,王爺一路回來也口渴了吧,我給王爺倒杯茶水喝喝。”

柔則將茶水遞到胤禛的身前的,臉上綻放著溫和的笑容。

胤禛心覺得柔則今天有些在討好他的意味,可是想想有覺得是自己多想了,柔則出身鎮國公府的嫡女有著自己的驕傲和尊榮,還從未刻意的去討好誰。

胤禛端著茶杯抿了一口,茶香撲鼻,唇齒留香。

柔則發覺美色對於胤禛冇有了用處以後,走到裡屋,拿出來了一件繡好的裡衣說道:“王爺,我前些日子給你做了一身裡衣,今日你來了正好試一試,看看有何不合身的地方,我修改一下”

胤禛接過柔則手上的裡衣,見繡在上邊都是四爪莽紋針腳嚴密,那蟒也是繡得栩栩如生,其繡工之精湛,是宮裡很多繡娘都比不上的。

胤禛應了一聲,伸開了上手,柔則淡笑著為他解開釦子,脫下衣裳,將裡衣穿了上去。

胤禛穿上後,伸展一下胳膊,笑著道:“這衣服很合身,你冇有量過我的尺寸,是怎麼做出這麼合適的衣裳的?”

柔則含情脈脈看了一眼胤禛,羞赧的低下頭:“王爺身長尺寸,我牢牢的記在了心底,不用量,我也能知道王爺要穿多麼大的衣裳。”

聽柔則這一番話,胤禛心底流過一淌暖流,他品嚐到了難得的真情。

自他出身,那時皇阿瑪的朝綱未穩,為了避免後宮的妃子為了自己的兒子爭奪太子之位而勾結前朝,便易子而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