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江邊嗟歎恩仇連

-

元憲宗九年七月,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在襄陽城大戰中,被神鵰大俠楊過斬落於陣中,蒙古大軍撤軍。九月,忽必烈從使者處得知了兄長死訊,使者促請忽必烈北歸。忽必烈認為:“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仍繼續南征,圍攻長江中遊的鄂州,並以軍接應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台軍。後來,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報,和林眾臣謀立忽必烈之幼弟阿不哥,而且阿不哥亦有奪取汗位的企圖,請忽必烈速返。年底,忽必烈聲稱要進攻南宋都城臨安,留大將繼續對鄂州的圍攻,增加對南宋的軍事壓力。不久後,南宋鄂州守臣賈似道遣使請和,約定南宋割地,並且送歲幣。忽必烈在當日撤兵,輕騎北返燕京。中統元年初,忽必烈率軍抵達燕京。阿不哥竭力誘使忽必烈回到草地,好逼迫他就範,再名正言順地登上大汗寶座。忽必烈意識到後,在阿不哥鞭長莫及的情況下,自己則不肯輕易離開經營有年的中原而貿然北上。雙方間使臣往返,交涉不斷,矛盾日趨激化。三月二十四日,忽必烈在開平召開忽勒台。塔察兒率先勸進,移相哥、忽剌忽兒、合丹等合辭推戴,於是忽必烈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五月十九日,忽必烈釋出《中統建元詔》,正式建立大蒙古國的第一個年號“中統”。改元“中統”,明確地強調新政權之為中朝正統、“天下一家”的地位”。在得知忽必烈於漠南搶先召開忽勒台後,阿不哥亦匆忙招戚辦會,自立為大汗。如此,蒙古帝國就出現了兩個大汗。隨後時間,忽必烈與阿不哥展開了數年的內戰。中統五年,阿不哥因駐地阿力麻出現饑荒,軍心渙散,隻得向忽必烈輸誠,自此,長達五年的汗位糾紛由此結束。忽必烈在擊敗阿不哥而奪得汗位後,開始積極謀劃新一輪的對宋戰爭。用宋降將劉整之策,改變主攻四川的方略,命阿術、劉整等率大軍圍困南宋重鎮襄陽城,鎮守於襄陽城的郭靖、黃蓉夫婦廣邀天下英雄助陣於襄陽……“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陣鏗鏘有力的吟誦聲,在波濤滾滾的烏江上傳揚而去,聲音中帶著些許的悲憤,似又有幾分惜涼之情。吟誦聲發自烏江畔旁一位乞丐模樣的男人,年齡大約在四十左右,相貌平平,鼻扁臉方,手持一根焦黃竹棒,站在江邊長望浪花滾湧的江麵,神情甚是憂愁。他所唸的這首詞乃是南宋名將嶽飛所作的《滿江紅》。當時,北宋滅亡,南宋新建。金朝在“靖康之變”中將宋徽宗和宋欽宗擄走,給南宋政權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麵對金朝的侵略,南宋政權奮起抵抗,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金運動。而嶽飛作為南宋抗金名將,親率大軍北伐,意在收複失地,拯救民族危亡。這首詞表達了收複失地,雪恥殺敵的決心和意誌,滿腔熱血的報國之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此人於烏江畔旁吟誦此詞,感今思昔,不知心中是否亦生有當年嶽飛那般滿腔報國之情。卻見在他的腰間,懸掛著九個布袋。此人乃是丐幫弟子,在丐幫,七袋之下乃是普通弟子,八袋是為舵主,九袋便是丐幫的長老,地位不凡。這丐幫九袋長老又分傳功長老、執法長老、掌砵長老、掌棒長老,卻不知這人是哪一類。那人在江邊眺望許久,不禁出神。此時黃昏霞紅,粼粼水波對映著一陣陣金光。過了一陣,天色漸漸黑下,兩個丐幫弟子走了過來,一個是七袋弟子,一個是六袋弟子。那七袋弟子抱拳說道:“魚長老,天色已暗,可準備突圍了!”魚長老雙眼微眯,想了想,搖頭說道:“不成,天剛黑下,那蒙古兵尚吃完飯,精力充沛,此時突圍隻怕艱難,待到三更半夜時先。突圍弟子可選好了?”七袋弟子點頭道:“為防人多惹眼,隻選了四個年輕的弟子,他們身強體壯,日夜兼程不停奔馳,應該兩三天便能趕回襄陽向郭大俠求援了。”魚長老點點頭。當下便止聲不動,靜靜等待。月亮越上越高,很快便到了深更半夜,魚長老等三十來名丐幫弟子齊聚於烏江邊的樹林中。魚長老叫來那四個要突圍的年輕弟子,吩咐道:“待會兒我們往西邊佯裝突圍,引蒙古兵齊齊圍來,你四人便悄無聲息的偷偷向東走,得手後,快些尋來馬匹奔回襄陽,不得有誤,明白嗎?”四個弟子同時點點頭。當下,魚長老便領三十來名丐幫的弟子往西而去,走了三四路時,負責監視的蒙古守兵便發現了,跑進營中高呼道:“起來了,起來了!乞丐們要突圍了!”頓時,百多名蒙古兵齊齊從睡夢中驚醒,穿好衣服鎧甲後,拿了刀槍,騎上馬便去追。丐幫弟子害怕暴露行跡,未點火把,蒙古士兵則是五人中便有一人拿著火把,點點火光,在夜中照得通明,加之馬鳴聲,腳步聲震耳欲聾,讓那殺伐的氣氛甚是濃重。兩隻腳終歸跑不過那四條腿,很快丐幫的人便被追上,魚長老持著竹棒,高聲叫道:“弟兄們,叫這那賊子看看我們的厲害!”說著,一個箭步上前,彎腰向衝來的馬腿打去,啪啪幾聲,數匹戰馬登時腿折倒地,馬上的蒙古兵向前摔在地上,摔得一個頭破血流,口噴鮮血,眼看是活不成了。在陣中揮著竹棒衝殺間,忽有四個蒙古兵彎弓搭箭,一人便是連射三箭,四人便一共有十二支箭,這一下來得好快,力勁也是極大,嗖的一下,便到了魚長老跟前。魚長老卻是不慌不忙,挺著竹棒打落三箭,向前一倒,有三箭從他背心正正驚險的劃了過去,魚長老轉著身子,兩腳向上踢出,將餘下六箭全數踢落,隨後腰上一躬,一個“鯉魚打挺”起過身來。他手上一抖,竹棒虛影重重,使出一招“臨朝分花”分別打在四匹戰馬的馬腿上、腰部與馬眼,四匹戰馬在戰場上雖然神勇,可捱了這幾下打,也不得落個腿斷重傷的下場。馬上的四個蒙古兵被馬甩了出去,登時腦漿迸裂,死相甚是難看。其餘的丐幫弟子也紛紛朝著蒙古兵座下的馬匹打去,一時間戰馬折地,許多蒙古給活活摔死了。雖然蒙古兵驍勇善戰,但是武功平平,若是單打獨鬥,決計是打不過丐幫弟子。不過此際蒙古兵有上百人,皆騎馬作戰,忽遊走衝殺,忽彎弓射箭,實在是難防,不少丐幫弟子一不小心就中箭倒地。這時候,那四名丐幫弟子從樹林中奔出,趁著亂象向東逃去。魚長老在打鬥間時時注意著樹林,見四名丐幫弟子得以逃出,心中鬆了一口氣。過了會兒,忽然間抬眼一瞥,卻見蒙古的一支十人小隊騎馬向東追了上去,心中暗道一聲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