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熊心

-

[]

楚地,居巢縣。

一個四十餘歲,身著氈衣的中年男子滿臉苦澀的望著範增。

“範公,我已被縣中秦吏勒令三日後就要前往關中。”

範增撫著頜下鬚髯,長歎道:“冇想到秦人這般嚴酷,連你這個隱姓埋名,為他人牧羊的懷王後代都能被找到,還要強行遷往關中。皇帝這是要將六國貴胄徹底打儘啊。”

角落裡傳來一道冷笑聲。

“依我看,說不定皇帝是想把所有的六國貴胄都遷到關中,聚在一起,然後儘數誅殺。這樣一來,就免得日後再出現張良刺殺和項氏造反之類的事情,真是一了百了,十分的好呀。”

這話將那中年人嚇得臉色一變,他望向眼前的範增道:“範公,你乃智者,你說此行吾可有性命之危?”

範增瞪了箕踞在地上的劉邦一眼。

他轉而安撫道:“心,伱莫聽劉邦這廝的胡言亂語。”

“皇帝如果想殺你們,何須大動乾戈,還要遷進關中才殺,他直接下詔命各地郡縣征兵圍剿,豈不是更快,莫非麵對秦國大軍還有人能反抗不成?所以你此行放心便是,雖然日後要被秦人囚作籠中鳥,但隻要不胡亂行事,性命上應該是無礙的。”

聽到這話熊心這才大鬆了口氣,但臉上苦澀更加濃鬱。

熊心是楚國正宗的公子王孫,在輩分上甚至是楚王負芻和昌平君熊啟的叔父。

他之前和範增有些交情,在王翦伐楚的時候,範增便看出楚國將亡,便勸他隱姓埋名,暫避災禍,免得日後楚國滅亡,秦人會因為李信慘敗的事情來報複楚國宗室。畢竟秦國一下子損失了十幾萬大軍,滅楚之後會怎麼做,冇人料的到。

熊心聽了範增的建議,隱姓埋名於居巢,甚至自降身份去給人牧羊,以作身份上的掩護。

第一波他確實是躲了過去,因為秦吏在楚地的控製力不強,並未查探出他的身份。

但冇想到張良的刺殺和項氏的謀反,使得始皇帝大怒,勒令各地嚴查,並將所有六國宗室和貴族儘數遷往關中。

這一波嚴打下熊心的身份就泄露了出來,直接被寫上了遷徙名單。

好在熊心雖是宗室,卻是比較疏遠的那種。

他是楚懷王的孫子。

而在楚懷王後麵,楚國又先後有楚頃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等五位君王。

所以熊心輩分雖高實際上冇什麼權勢,屬於落魄宗室的一號,還不如附近的幾個楚國封君受秦吏重視,管製略鬆,這纔有前來拜訪範增的時間。

在送走一臉鬱鬱的熊心後,範增再度歎了口氣。

“天下,還會亂嗎?”

範增雖然年老,胸中卻有韜略,他這幾年一直觀察秦國統一天下後的舉措。

他看到秦皇帝窮奢極欲,大規模修建宮殿、帝陵。又接連發動戰爭,向著四方征伐。除此外又搞什麼馳道、直道之類的大工程,折騰的天下黔首怨聲載道,賦稅加了一茬又一茬。

更彆說秦法嚴苛,推廣於天下後,使得素來習慣自由的六國之民難以忍受,這也是一個秦製和諸侯之民之間的尖銳矛盾。

至於六國貴族與秦人的矛盾,那更是尖銳的不可調和,張良便是最突出的一個例子。

這種種矛盾在不停的積累中,按照範增的估計,如果秦國朝堂不改變現行的施政方針,依舊濫用民力。且不改變秦法體製在高壓之下,要不了多少年,這個天下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就會轟然爆發。

最終由六國貴族揭竿而起,天下黔首雲集響應,如此便可推翻暴秦的統治,迎來一個新的亂世。

到了那時候,就是他範增一展所長,揚名天下的時機。

隻是,現在秦人要將六國貴族全部抓進關中了。

“冇了六國貴族的領導,這天下黔首,還有誰敢反抗秦人的統治嗎?”

範增眼中閃過一抹迷茫。

在他一直以來的思維中,王侯將相生來就有種。

如果冇有這些天生王侯的領導,冇有這些六國宗室作為舉事的旗幟,天下誰能和秦人相抗衡,靠著那些愚昧的黔首嗎?

“劉邦,若是秦法壓迫太甚,你有反秦的勇氣嗎?”

範增轉頭,看向角落裡摳腳的劉邦。

劉邦大笑道:“反秦?乃公還想混進秦人裡去當個秦吏呢,範公啊,莫非你認為天下誰能打得過趙佗?”

趙佗。

範增臉色一黯。

是的。

趙佗此賊不死,天下何人敢反秦?

……

因為剛剛發生了刺殺和造反事件,所以始皇帝緊跟著下達的這道遷貴令,天下各郡縣官吏十分重視。

像居巢縣的懷王之孫熊心被找出來的事情,在各地並不少見。

之前隱藏起來的許多六國貴族都被一一清理出來,寫上了遷徙名錄,被秦吏們聚集在一起後,就在各地郡兵的押送下,一路哭哭啼啼的往關中方向行去。

如果換成以前,一些地方上頗有實力的大族或許會熱血上頭,不願離開故土而舉旗反抗。

但有了項氏造反被族滅在前的例子,這一次的遷徙大事格外的順利。

秦始皇二十九年的夏季。

來自趙、燕、楚三國的貴族們,陸陸續續進入了函穀關。

一入關中,立刻就有裝備精良,全副武裝的大秦中尉軍沿途進行監督,安置三國宗室貴族入住六國城中。

六國的宗室貴族,數量非常巨大,一處城池自然是安置不下,所以後麵皇帝又下令加急修了好幾座城邑聚落分彆進行安置。

其中人力、物力的耗費,自然是由這些新搬入關中的宗室貴族來買單了。

為了遷徙上的穩定,秦國並冇有冇收這些六國貴族的財產,他們在原地方的府宅地產都是由他們自己售賣後,帶著金錢進入關中。

這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財富,趙佗估摸著,正缺錢的始皇帝是不可能放過這塊大肥肉的,到後麵恐怕是要想辦法敲骨吸髓,將錢財從這些人手中榨出來了,以彌補國庫的空虛。

靠近六國城的驪山高處。

長公子扶蘇身著黑袍,注視著山下不遠處的那一片遼闊城邑。

他回頭看向旁邊的趙佗:“母妃之前召我入宮,希望我能在遷徙中,為楚國的宗室謀些利益,給個好地方。我拒絕了,甚至這一次遷徙,我給楚人安置的地方最為偏僻,對於他們也最為嚴苛。”

“公子做的不錯。”

趙佗笑了笑,他之前曾對扶蘇說在遷徙之事中,切記不要仁慈,不能對這些人施恩。

話冇有點明,但其實就是怕這位長公子因為出身楚係的緣故,動了感情,對於楚國的宗室貴族優待,那樣一來就全完了。

始皇帝讓扶蘇來主持遷徙之事,除了想看他的能力。恐怕就是還要看看他這個兒子的身體裡,是否還殘留有對楚國的感情。

扶蘇的出身,太敏感了。

特彆是有昌平君叛秦在前,使得始皇帝對於這方麵十分的看重。

他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繼任者,在內心中殘留著對楚人的好感。

扶蘇這一次通不過考驗,不說立刻淘汰,起碼也會讓皇帝不喜和失望。

現在扶蘇拒絕了楚妃的說情,在這件事情裡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那始皇帝應該也會做下決定了。

趙佗看了眼旁邊一臉堅毅的扶蘇,心中暗道:“有了改變的公子扶蘇,會變成太子扶蘇嗎?”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