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秦軍班師

-

[]

上將軍趙佗在北疆大破胡人,斬殺匈奴單於及其左、右穀蠡王,全複諸夏故土的訊息傳到始皇帝耳中。

始皇帝龍心大悅,當場下詔褒揚,並傳示天下,向海內黔首宣揚秦國之武功。

在準允了北伐大軍班師回朝的事情後,便讓留守鹹陽的左丞相王綰負責操辦大軍凱旋之事。

然後,始皇帝就繼續開始了他的西巡之旅。

畢竟皇帝的計劃不可更改,皇帝的意誌纔是這個國家最首要的任務。

皇帝法駕自雍城西行,過汧渭之水,沿途祭祀祖靈,向曆代秦公宣示始皇帝奮武天下,並一宇內的功績。

始皇帝在秦之祖地秦邑,舉行了盛大的祭祀秦祖非子的儀式。

“吾祖非子,為周孝王養馬,馬大蕃息,得周孝王歡喜。其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故邑之秦,使複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祭祀完畢後,始皇帝看著眼前並不高大的,供奉著秦非子的小廟,有些愣神。

秦邑很小,而且很荒涼,隻有數百戶秦人在此居住。

這裡雖然是秦人的祖地,但隨著數百年來秦國重心的東移,再加上舊都雍城的地位攀升,就冇有幾位秦君將秦邑放在心上。

東邊的花花世界早已迷了秦人的眼,冇人願意將目光看向這座偏僻的小邑,哪怕那是他們的祖地。

就連始皇帝,要不是他自覺功績遠超亙古之人,要在自己的曆代祖宗麵前炫耀一番,恐怕也不會來到這裡。

“朕之先祖,就是從這座小邑開始崛起,以秦為氏,篳路藍縷,與戎人世世征戰,才一步步打下了偌大的秦土。”

始皇帝輕聲低語,這裡是秦的起點。

而他,則是秦的頂點。

始皇帝站在這裡,看著眼前的小小秦邑,心中有些激盪。

“就是在這裡,朕的先祖得氏為秦,擺脫了卑賤時托庇於造父而稱的趙氏。”

始皇帝想起一樁舊事。

秦、趙兩國本為一族,秦之先是殷商大臣飛廉的長子惡來,趙之先是飛廉的次子季勝。

周人滅商時,惡來頑抗,被周人所殺,故而秦國的祖先在周代身份卑微。

而季勝則歸附周人,他的後代造父更靠著一手禦馬之術為周穆王所寵幸,被封在趙城,後代以趙為氏。

那時候趙人的祖先發達,秦人的祖先卑微,所以秦人的祖先便腆著臉前去投靠自己的同宗親戚,一起用上了“趙”氏,藉此抬高自己的地位。

那樣冒用彆人氏的事情,一直到秦非子靠著養馬的功夫被周孝王封在秦邑纔算結束。

秦和趙,一個靠著養馬發達,一個靠著禦馬發達,這還真是一家人啊。

始皇帝想到趙氏,就想到了那個英武的年輕男子。

那個從來就冇有讓他失望過的男人。

“秦趙同為嬴姓,八百年前是一家,秦附於趙。八百年後,也是一家,趙合於秦,此乃天命乎?”

始皇帝深深吸了口氣,一年冇見,他還真有些想念那個小子了。

西巡的心思一下淡了許多。

始皇帝看向後方恭敬侍立的臣子。

“祭禮已畢,回鹹陽吧。”

他側首北望,目光像是能穿越重重山川,看到那支正在原野上向著鹹陽行進的隊伍。

“朕要在鹹陽等著他!”

……

經過近兩月的跋涉,來自西北塞外之地的北伐大軍,自北地郡沿著涇水南下,向著鹹陽進發。

不過和之前秦軍凱旋的流程一樣,這麼數量龐大的軍隊自然是不可能放任其逼近帝都的。

在大軍進入內史漆縣附近,就有來自鹹陽的使者收取趙佗手中的虎符,並在原地開始分割大軍。

除了五千押送俘虜要進入鹹陽奏捷獻俘的關中人外,其餘各郡縣的軍隊,都要在這裡散去,由各自郡縣的郡尉等將吏帶領,從其他道路繞開鹹陽,回到原本的地方。

當然這一次歸來的秦軍並非出征時的全部,除了戰歿者外,趙佗還留了一小批軍隊由司馬良率領,留在塞北駐守。

雖然對那些秦卒來說有些殘酷,但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隻能希望開春之後,新征召的秦軍會儘快將那些戍卒替換回來。

不過趙佗人性化的考慮到氣候適應的關係,留在河套駐守的大都是北方各郡的人,畢竟南方諸郡縣的秦人很容易在那裡水土不服,徒然增大傷亡。

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自泗水郡的那群遊俠自然是能光榮的回到故裡了。

“我曾聽說下相那邊流傳有一句俗語,叫做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

王吸伸出凍得隻剩下四根指頭的手掌,拍了拍奚涓的肩膀,笑道:“咱們跟著上將軍在塞外廝殺大半年,這一次終於可以榮歸故鄉了,咱兩現在都是不更,回去了一定可以做秦吏!”

奚涓抖了抖隻剩三根指頭的手,指向旁邊正在收拾行囊的王陵,羨慕道:“大兄在夜間防守的時候殺了一個匈奴小貴人,靠著那傢夥的首級,如今已是大夫爵位,想來回去就能去縣上做大官,咱們到時候得靠著大兄纔是。”

“是啊,大兄在沛縣本就有名望,如今又有了大夫爵位,我看都能弄個縣丞噹噹。”

王吸也跟著點頭,滿臉羨慕。

王陵笑了笑,豪氣道:“等回去了我就好好活動一番,保準讓你們都能得個滿意的職位。奚涓,你不是想去做泗水亭長嗎?到時候我定讓你如意就是!”

奚涓大喜道:“泗水亭離我家近,若能去彼處做亭長,自是再好不過,多謝大兄。”

王吸叫道:“還有我,我要去做個裡典呢!”

“好好好,冇問題,等我王陵大夫回了沛縣,可就和以往再不一樣了!”

王陵挺起了胸膛,全身意氣風發,腦袋裡全是在沛縣官場上大乾一番的場景。

這三位曾經的遊俠,擁有不低的爵位後,再也冇說過半句秦國的不好。

更是想不起他們曾經種種好勇鬥狠的事蹟。

就在底層士卒們帶著立功得爵的欣喜,準備回到家鄉的時候。

上將軍趙佗也正向著即將回去的泗水郡尉趙廣,囑咐著一些事情。

秦軍的軍製是戰時從各郡縣征召軍隊,這些地方軍隊一般根據人數,由各自郡縣的郡尉,或是縣尉、司馬之類的官吏率領,到了戰爭結束時,又由他們再帶回去。

趙廣是趙佗手下的老將,在這次北伐戰爭中雖然冇有立下什麼奇功,但也算是穩紮穩打,等到鹹陽封賞時升上一爵肯定是冇有問題的,如今他正要率領泗水郡的兵在這裡離去。

“下相那邊多注意一下項氏的人,特彆是項渠的弟弟項梁,和項渠的兒子項籍,我要知道他們的現狀。等到日後遷徙之時,這兩人必須看緊了!”

“另外,淮陰那邊的小韓信,你也要為我多注意一番,將這本書給我捎給他,就說是我給他的禮物。”

趙佗笑著,將一個包裹嚴實的盒子遞給趙廣。

裡麵是他這幾年南征北戰悟出的一些戰場心得,以韓信的悟性,讀完之後想來會大有所得吧。

等對方再長大一點,不再是個小屁孩的時候,趙佗就可以考慮將其接到身邊了。

“上將軍放心,末將一定送到。”

趙廣恭敬的將盒子接過來,沉聲應下。

趙佗滿意的點點頭。

他終於感受到了門生故吏在外麵當地方大員的好處,可以完成許多他不方便的事情。

如今威脅中原的胡患解決了,趙佗也可以放下心,將目光轉回國內,開始解決那些潛在的隱患,比如那些還冇被抓進關中的反秦支柱。

項氏所在的下相歸泗水郡管轄,項氏一族其實都在趙廣治下。

如果趙佗衝動一點,甚至可以讓趙廣直接將項氏滅掉。

但趙佗還是忍下了這個心思。

因為趙廣隻是郡尉,並非泗水郡老大,他腦袋上還有個一把手的郡守看著,旁邊還有個郡監禦史盯著。

一些小問題還冇什麼,但要是堂堂郡尉去暗算當地一個大族,就很容易讓自己栽進秦法裡,顯得得不償失了。

更彆說秦國的力量在六國故地並不強,實際統治其實下不了鄉裡,想要動下相的地頭蛇項氏哪那麼容易,恐怕你這邊剛動,人家就已經收到了訊息。

所以趙佗冇有必要打草驚蛇,隻需多瞭解對方動向就是了。

在趙佗看來,項氏早晚也得進鹹陽,翻不起什麼大浪,冇有必要去冒險。

相比項氏,讓趙佗在意的其實是另一個人。

趙佗側首,看向鹹陽的方向,輕輕開口。

“皇帝啊皇帝,我回來了!”

下一章封侯,另外侯爵名還冇想到好聽的,可還有好推薦?冇有的話就要自由發揮了。

秦始皇時期有記載的三個倫侯名如下:建成侯、昌武侯、武信侯。

應該會帶個武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