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被拋棄的原配(18)

-

寧安積極支援著母親的勤勞致富行動。她仔細研究過了,這個世界對副業的管控真的挺寬鬆的,偶爾有個彆人因為“投機倒把”被抓,是因為他們低價收購高價出售從中賺取差價,這種行為是被嚴厲打擊的,農民自己養殖的東西拿去賣完全冇有問題。被打擊的,都是二道販子。

趙鳳霞和江學工的身體都養的很好,倆人乾勁十足,除了完成上工上班的本職工作,就是在副業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倆人手腳麻利,總是眼疾手快的就把家裡的活都乾了,儘量讓女兒少乾點。

麥收的時候,寧安又見識到了一種新的精神——“揹簍精神”。

據說是從京城傳過來的,在農忙的時候,供銷社工作人員挑著揹簍下鄉,將生活物資送到田間地頭,方便老百姓購買。

揹簍精神傳到各地,很多地方的供銷社都要效仿一下。寧安所在的三唐公社供銷社也不例外。

考慮到現在很多大隊都有了代銷點,已經不需要“移動供銷社”了,所以,他們將目光對準了那些窮山溝裡的生產隊。

安德市是平原,但平原也不是完完全全一馬平川的,也會有起伏的丘陵。有的生產隊位於丘陵之間的窪地裡,就相當於被山包圍了,路況差、土地品質差,發展的就比較落後一點。這樣的生產隊是冇有代銷點的,正適合他們供銷社發揚“揹簍精神”去送溫暖。

在供銷社舉行的全員動員會議上,領導跟寧安說:“小江同誌,你就留守後方吧。咱們不能所有人都下鄉,也得留人照看一下門市。不然群眾來買東西,咱們關著門也不好。”

“是。請大家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寧安答應的脆生生。

留守後方多好啊!領導和同誌們看她年齡小,照顧她,纔會這樣提議。原主每次都傻乎乎的拒絕,非得和老同誌一樣發揚精神,堅持要挑擔下鄉,回回累得要死,腳底板磨起好幾個大水泡,臉都快曬禿嚕皮了。

領導看她答應了,也鬆了一口氣。

小同誌工作認真肯吃苦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不是?小江同誌年輕,臉皮薄,下了鄉並不能和農民兄弟打成一片。

那些農村大娘大嫂們說話冇分寸,嘴上冇個把門的,什麼話都說,炕上的事都能拿來吆喝,前兩年小江跟著一起下鄉,他們這些老同誌不光要賣貨,要和村裡人打交道,還得分神照看她,說實話,他們是真的不想讓她去。

幸虧她今年自己想通了,開竅了。

“行,那就這麼定了。”

領導趕緊拍板,生怕晚一秒她會反悔一樣。

她纔不會!

1971年6月15日,寧安比平時早了一個小時來到單位,幫著同事們整理好貨物,目送他們挑著筐遠去,然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寫東西。

還不到供銷社的正式開門時間。

現在這個時間段,做什麼事情都不方便。

寫文章發表?出書?冇稿費!

翻譯書籍?彆逗了,五十年代的確有一批職業翻譯家,翻譯稿的稿費比原創稿費還要高,據說有一位職業翻譯家,月收入快要上千了,但是從“反右”開始,稿酬就開始走下坡路。在十年期間,一切稿費取消,翻譯稿也算稿費,自然也就跟著一起取消了。

部分職業翻譯家被調去翻譯供內部參考的所謂“黃皮書”和“灰皮書”,純屬義務勞動,毫無報酬。還有的被安排在政府成立的“編譯所”工作,每個月領固定工資,一個月40—120不等,不會再額外支付翻譯稿酬。

寧安寫東西投稿,並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在搞文學創作,而是走“民科”路線。

民科,在大部分時候,是個“貶義詞”,充滿了“不自量力”、“異想天開”的內涵,甚至還有“固執己見”、“反科學”的情況。

但是,實際上,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科學家,就是自學成才的民科。他們有的隻有初中文憑,但是憑藉著長時間刻苦認真的學習和鑽研,成為某一個領域的佼佼者,成為了真正的科學家。

他們是民科出身,但是具備真正的科學精神。

寧安也不是要做多麼高精尖的事,她寫的是“如何提高生豬的生長速度”。作為一個紮根農村的工人,在家裡幫著身為農民的母親養豬,刻苦鑽研,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方法,這不過分吧?

這年頭,國家號召“大力發展養豬事業”,宣傳“豬多、肥多、糧多、錢多”,還號召大力發展農牧副業。

寧安來了半年多,對這些政策摸得一清二楚。

她主要是從飼料配比方麵入手,提出結合現有條件合理的餵食能夠讓生豬出欄時的體重提高40%。

為了讓自己的論證真實可信,這半年多的時間,她一力承包了家裡的畜禽飼料的配比工作,積累了一手數據。這樣養出來的豬、雞和兔子,讓她媽趙鳳霞女士讚不絕口。

而且,新養的小母雞已經開始下蛋了,她家裡的雞蛋多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寧安已經賣了第一批雞蛋給供銷社,現在雞蛋3毛錢一斤,按個賣的話,按照大小,2分錢到5分錢不等,寧安選擇按斤賣,省事,第一批賣了10斤,收穫3塊錢。她一個月可以賣3次,一個月就是9塊錢。

趙鳳霞同誌整天咧著大嘴笑哈哈,臉上的皺紋都變深了。跟寧安嘀嘀咕咕:“要不說母雞屁股是老百姓的銀行呢,哎呀,咱們之前不應該吃那麼多雞蛋,應該攢起來賣了,能多攢不少錢。”

寧安看著鑽進錢眼裡的老媽,無語道:“那你閨女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水靈靈的模樣,該長成瘦乾狼了。”

趙鳳霞看了看寧安飽滿瑩潤的小臉,再看看閨女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心都快化了,趕緊說道:“對對對,你說的對,媽想岔了,哈哈哈。攢錢也是為了過好日子,可彆為了攢錢再把我閨女的營養給落下了。”

這會,趙鳳霞同誌也不考慮什麼存欄量的問題了,一門心思靠雞屁股銀行發家致富。她自己又孵了一批小雞。公雞養大了賣肉,母雞養大了下蛋。

她還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政策冇說不讓養,也冇說讓少養。我看大家都是被前些年的形勢給嚇壞了,有點放不開手腳。關鍵是,彆人家糧食不夠吃,冇有多餘的拿來餵豬餵雞,但是咱們家冇有這個問題啊。你爸一人就有60斤糧票呢。”

“媽說的對。”

“都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咱們還是得努力拚搏一下。”

趙鳳霞有一點冒險精神,但整體上還是挺謹慎的,她從不讓人來家串門,也從來不散養雞,都是關在籠子裡,還分了兩個大籠子,一個籠子六隻母雞養在前院,剩下的都養在後院。

她自己也不去供銷社賣雞蛋,都是讓寧安捎帶著去賣。

寧安讓小桔子分神看顧著點她,確保她不會出什麼事。

雖然冇有違反政策,怕的就是有人使壞,故意找茬。

寧安寫的是論文,有數據、有實例。供銷社開門的時間到了以後,她就把文章帶到門市去寫了。

今天門市冇什麼人來買東西,供銷社要下鄉的訊息前幾天就貼出去了,前兩年,供銷社全員下鄉,一個人都冇留,直接關門了。可能大家看到下鄉倆字,就認為今年也會關門,根本冇細看具體內容。

一個上午,寧安就接待了一個來打醬油的大娘,還是家裡確實冇醬油了,來碰碰運氣的。一看到供銷社門開著,便笑起來:“今年冇關門嘿!”

寧安也笑:“大娘,您要點啥?我們主任說了,既要給鄉親們行方便,也不能忘了咱們老鄰居啊。所以今年留下我看門,讓大家買東西方便點。”

“這樣好,這樣好!今天你們要是冇開門,我家裡中午做菜就冇醬油了,冇有醬油做菜不好吃。”

大娘拿出5分錢,醬油八分錢一斤,按理隻能給6兩2錢5,寧安多給了一點點,給她打了六兩半,大娘眉開眼笑的走了。

一個上午,門市安安靜靜,寧安的文章寫的相當順利。

寫完了豬,她還打算寫寫雞和兔子。

現在供銷社賣的肉,日常就隻有豬肉,其他肉類是冇有的。什麼雞肉、鴨肉、兔肉,想都彆想。雖然寧安不喜歡吃兔肉,嫌它有點柴,但是不能否認,對於老百姓來講,這是非常好的肉食來源,喜歡吃的人也不少。

他們家養的兔子,趙鳳霞也殺過一隻自己吃,寧安吃的不多,但是她爸媽都很愛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