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感覺他是有意為之,但是儘量尊重原文的意思吧。

☆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比如心悅,快樂喜樂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8]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冇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意為少。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彆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