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

-

我是十二橋山上不值一提的解謎人,隱居在山上已有五十多年了,明日準備下山去。此刻寫下這些,隻為與過去解的那些謎告個彆。

所謂謎,對我們解謎人而言並不是煩擾,而是把一個物、一個人的故事講清楚。物的故事,是其來源、其背景、其未來,物不會說話,故它們的故事需要我們來說。人的故事,則是其過去、現在、未來,不論已解或未解,身處其中之人往往看不明白,這時候也需要我們來解,並將故事說給應該聽的人聽。

當年在眾學徒中,我的本事不算最高的,解過的謎也不是最多的,但我始終遵守我們這一行的規矩,不做糊弄人的事。

物的故事,早根據規矩記在了卷軸中,而人的故事,不經來求解的那人同意,是不好寫下來並給他人看的。過去我解過那麼多人,也隻有那個師門的幾個人直白爽快地表示可將解出的他們的故事寫在書中並公佈於世人麵前。

他們並非聖人,也並非罪大惡極之徒,說到底也隻不過是幾個普普通通的人。希望看到此書的各位,莫要鑽牛角尖,看後一笑便過了吧。

一、周郎顧

這女子真是有趣!麵上瞧著性子和軟,骨子裡卻有幾分忽視不掉的剛直,介於犟和傲之間,足以讓以貌取人之徒羞愧難當。

我說她愛聽曲,更好譜曲,喜歡得幾乎要成癡了。她卻搖搖頭,說我說話太急,遣詞造句不經思考,不如寫在竹簡上,寫完再多讀上幾遍,琢磨好了再說出口。

我說這是為何,她說這般不容易惹人生氣。

我笑笑,說你剛剛也是衝口而出,怎麼你自己倒不按你自己說的法子辦?她嘿嘿一笑不說話了,舉起茶壺幫我添了杯茶。

她說得出那些道理,實際上自己不生氣,也不在乎彆人生不生氣。依我所見,再修煉上數十年,如此心性必不會消失,反而將練得更加豁達。

她在十二橋山上,最愛去的便是竹溪亭,一是為了譜曲,二是為了等人。

竹溪亭附近便是十二橋山上的十景之一雪歸長橋,她原本看上這座橋淩空架於兩山之間、幽穀之上,既能遠眺山河美景、遠闊雲海,又因地勢之便,善加利用便能傳音千裡。她一早便想好了,這既便於她自己品評譜出來的曲子,又能邀附近上山遊玩的諸客共評共賞,說不定還能覓得知音或良緣,豈不妙哉。

可惜在她將浮想聯翩付諸實踐之前,那座橋上已經站著她的師兄了,她抱著琴過去看到這一幕,冇等閉著眼的她師兄察覺動靜睜眼說什麼,她已經抱著琴默默離開了,她想的是:師兄此刻比她更需要那座橋。

“十二橋山上好去處多了去了,好曲子是不挑地方的。”她說。我喝了她倒的茶,她看我喝得高興,也舉起杯子啜了兩口,“好茶也是什麼器具都不挑的。”

我本以為接下來她將截住我冇說完的故事,誇一通她師父師孃親手在山上種的茶,冇想到她隻簡簡單單地說:“其實買苗的時候我就說了,這茶不適合在十二橋山上種,果然種出來與在山下種的味道差些。”然後用眼神示意我繼續說。

她請我解她的琴,我便繼續講起我解的故事。

我以為她要忘了我是來做什麼的,不過好在她離開前終於想起來了,不過她冇有問我任何關於她過去的事,一開口便是:

“直到年老,我都能一直譜曲嗎?”

“能。”

“可有與我相伴一生之人?”

“有。”

她撫掌大笑,笑聲消解了聽過她傳聞後我心中的最後一點愁緒。

二、不逢春

解謎人不循常法,但明常理。此外,非常重要的一條便是,我們的態度不因來訪之人的身份、性格、氣質等而異,無論是什麼人,都應一般看待。

不過,我必須誠實地對待筆下的文字,在麵對這個人的時候,我的的確確感受到了那種令人不敢動彈的肅然和威嚴。隻不過可能是因為在十二橋山上隱居得久了,他的這份威嚴也變得古樸。

他是這個師門的三師兄,也是我來給這個師門的人解謎時第一個見到的人。我們對坐的雅室、喝的茶水、綿軟的坐墊等等,都是此人安排的。

他一來,把帶來的一個小箱子放好,斟了茶,禮節性的問候之後,第一個說的不是自己的事,而是——“此茶是師父師孃親自栽種、采摘的,香味雖非最上乘,但入口溫潤、滋味醇厚,其中澀味是十二橋山北邊的土質所致,風味獨特,因此帶來請您一品。”

他先請我解物的謎,不止一件,都裝在那個小箱子裡。他打開箱子,我看到裡頭放滿了物件。他抬頭以眼神問我,我點頭示意他可以一次拿出多個來,他便從一塊塊精緻的錦緞小帕中掏出了一件件極為尋常的書信、禁步、木簪等物件。

他說這是一個女子寄給他的物件,他心慕那女子已久,那女子不在山上隱居,因此他時不時下山去找她,無法下山的日子就互相寄東西,寄的有書信也有單獨物件。最近半年山上各類事情多,師門也有些走不開的事務,他便無暇下山了。這些書信他有的看得懂,有的卻不解其意,至於單獨寄來的一些物件,他更是琢磨不出對方意思來,因此請我來解故事。他說得有些磕絆,語氣中流出幾分靦腆。

他又與我說了他給對方寫過的信的內容。聽後兩壺茶的功夫,我一一解了這些物件中的故事給他聽。

顯然這女子與他兩情相悅。他與女子說自己打算在山上隱居一生,那女子則是希望他能下山去,兩人在山下成婚、生活。他隱居的心思很堅定,於是便與女子說明瞭,他可以與她在山下成婚,但無法接受在山下長時間生活。於是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信和物件,都在訴說著這種互相拉扯:一會兒是他說隱居的好處,一會兒是她說山下的好處,兩人都在努力勸說對方。

不過很快,他在信中就不再說什麼山上的好處了。他對我說,一開始他想說服她,但很快他就放棄了,他發現對她而言,山下的的確確要方便得多,也要有煙火氣得多,他實在想不出有什麼能吸引她來山上。

我以扇點物,每說一個故事,他就點點頭。從我開始講故事起,他就緊握著茶杯,一口也不喝,且一點聲音也不發出,好像怕打斷我思路似的。我又解了幾樣物件的故事,都是極為細膩的心思和念想。

不過,女子最近幾次寄來的信和物件的故事讓他重新有了希望。女子說願意上山,不過希望能住在接近鎮子的半山腰之下的地方。家中已經備好了帶去的物件,隻不過還有些小麻煩,需要耽擱一段時間。待一切收拾好了,就以桃花為信。

他拿出最近一次的物件,那不是桃花信,而是桃花簪和鎮上人家常用的粗紙,上麵寫著女子家的住處。他說他其實並不知道女子家的確切住址,每次都是在約定的某個地方見麵,比如某個茶樓、某間亭子、某處園子等等。

我看著這物件,照實說:這不是女子親自寄的,但確實是在邀請你去這女子的家中。他又點點頭,我說講完了,他終於喝了一口茶。

不用我真的去解,直覺和經驗就告訴我,他與那女子有關的未來,定是解不開的一團模模糊糊的霧。這不是我有意探他私隱,而是那最後一個物件的故事結束得太乾脆利落了,冇有連帶著未來的重量,太輕了。

我說,物的故事我已經講完了,關於你自己的故事,或者關於你自己的困惑,可有想解的?

他的表情顯得他更嚴肅了。他搖搖頭道,明日我便下山去,想必回來時您還在,到時再問我的故事吧。

從他在山上的居所下山,再上山,如果不在山下鎮上住一夜就馬上回程,也趕不上在日落前回來,再快,回來時也是深夜了。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安排。但我猜測,不管訊息是好是壞,這個人都會選擇在夜空下趕路,為的就是早一點回到山上。

我坐在夜晚的亭中,吃著涼糕,看著月亮。半個時辰前,他們那喜愛譜曲的四師姐抱了琴來這裡陪我,這些糕點也是她帶來的。不過後來她說要去看立夏當晚月色下的雪歸長橋,把琴擱在溪竹亭就匆匆跑去了,連小香爐都抱去了。現在四周還殘留著些許雅緻香氣,隻不過快散儘了。

終於,他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直到他坐到我的對麵,我才聽出他因趕山路而疲累的喘息中,還帶著無法忽略的泣音。我在他麵前放下一塊涼糕,他就隻是低頭定定地看著那塊涼糕。月亮在他背後,無法借月光看清他的表情。

“她生病了,瘦了好多。”沉默良久,他說。“我去六師妹那要了藥,我要下山了。”

我等他問自己的故事,他卻不問了,他說不想問了,也不敢知道了,讓我等至深夜實在對不住。

不過他冇有拔腿就走,而是又在原地猶豫糾結了半天。最後他還是開了口:“還是告訴我吧,我,我想知道我以後有冇有回到山上。”

他看著我——一個同樣在十二橋山上隱居多年的人,似乎想透過我看到十二橋山的群山群水、一草一木。

“你回來了。”

月光流轉,他的表情一下變得絕望。

即便如此,五次心跳之後,他擦了擦臉,還是轉過身,匆匆往山下奔去。

“我要下山了!”他的聲音在靜夜中迴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