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7章

-劉毅一口氣射出五發彈藥,越打越是心驚,這杆新式火銃究竟能連續發射多少彈藥。已經打出五發了,光是看彈藥的連續能力已經超過了二戰時期的毛瑟步槍,這完全就是一支近現代化的步槍了,隻不過可能在射擊精度上要差很多。這一點劉毅已經感受到了,首先這支火銃的重量肯定是超過二八式的,這也是冇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要儲備彈藥,肯定要對火銃進行改進,設計儲藏的地方,那麼火銃的重量增加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重量一旦增加,肯定會對射手產生不小的影響,畢竟火銃越重,端著火銃射擊的時候穩定性就很差,而且在長時間的射擊過程中,射手的手臂也會很累,不利於端銃。

同時,劉毅還感受到了這支火銃的精度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銃身冇有做的跟二八式一樣長,射程自然就會短一些,二八式可是一百五十步的有效射程,這支火銃能有個一百二十步的殺傷就算是很不錯了。而且因為構造重量等因素的影響,這支火銃的精度不高,劉毅試射的幾發基本打的是五十步外的靶子,看靶場士兵報出的成績,五發三中,命中率百分之六十,如果是讓劉毅射擊二八式,在五十步的距離上基本能全中。但是這些缺點並不妨礙這支火銃被定性為一支好銃。劉毅幾乎是在端起來的那一刻就已經想到了這支火銃的妙用,不用配發給常規部隊使用,在大規模的戰場上雖然這支火銃的連續射擊能力驚人,但是長時間作戰能力並不突出,而且射程精度等因素的限製,讓這支火銃的遠距離壓製能力有些問題,並且劉毅盲猜,這支火銃的造價定然不菲,光是這套複雜的機構,恐怕不下一百兩銀子。大規模裝備部隊,無論是維修保養後勤更換都會有不少問題。可是少量生產裝備一些特殊部隊還是很有用處的,比如自己的衛隊就可以進行換裝。這種火銃的長度隻比二八式騎銃長一點點,可是如果有了它,就不需要配備兩支手銃和一支騎銃,大大簡化了騎兵的裝備攜帶。快銃裝備騎兵是再好不過了。

劉毅放下了銃,轉身對謝偉說道:“謝偉,這次你立下大功了,這是一支好銃,雖然有一些微小的缺點,但是瑕不掩瑜,作為一支在百步之內覆蓋敵軍衝鋒陣型的火銃,它非常合格,如果青弋軍能裝備這樣的火銃並且和二八式形成合力,相信敵人隻能在我們的火力打擊下顫抖了。”謝偉有些激動,他的嘴唇都有些顫抖,其實在劉毅端銃就射的時候,謝偉內心是非常忐忑的,他本來準備了一大套說辭,包括這支火銃的參數效能,射擊要領等等。冇想到將軍根本聽都不聽,直接就來了個現場檢測。萬一要是出了什麼岔子,謝偉豈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他忐忑不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是冇想到劉毅給出瞭如此高的評價,謝偉心中緊繃的弦猛地一下鬆了,他內心長籲了一口氣,總算是過關了。

魯超的麵色也是一鬆,謝偉又成了,這小子,總是能鼓搗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他正準備說點什麼,隻聽劉毅問道:“謝偉,銃是不錯,可是如果本將猜的不錯,造價也是非常昂貴吧。”“這……”謝偉和魯超對望一眼,瞬間語塞。從他們兩人的表情,劉毅就已經猜了個大概,恐怕自己以為的一百兩還是少了。魯超咬咬牙,硬著頭皮回答道:“將軍所說不錯,這支火銃的實際價格已經超出了二百兩白銀,若是配上一些附件和備件那是隻多不少,光是這一個轉輪銃機,就要百兩銀子。下官和謝偉研究過了,恐怕大規模裝備部隊不太現實,而且受製於產能,銃機加工複雜,將軍您也知道目前製造總局的情況,我新軍擴軍備戰,首選還是工藝已經成熟的二八式,可二八式的製造週期也比老的二六式要長。為了生產二八式,我已經命令將外銷的二六式生產線停下兩條轉移到二八式這邊來,如果這時候批量生產新銃,那麼會打亂整個二八式的生產計劃,到時候咱們的軍隊批量裝備會出大問題。”

應該說,魯超介紹的情況還是比較客觀的。製造總局用於火銃的生產線不過十條,可這已經是極限規模,每一條生產線都需要一台蒸汽機的驅動,這麼多蒸汽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還不算火炮的生產線,震天雷生產線,鎧甲生產線,等等等等,安慶衛一衛之力已經到頂了。而從生產任務上來看,十條生產線當中有一條是試製線,也就是專門用來研發新式火銃。另外九條線當中五條開足馬力生產二八式,剩下四條還要生產老款的二六式用於外銷。目前二六式火銃是青弋軍軍火銷售的一個主要盈利項目,光是日本方麵各個大名所需要的簡化版二六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雖然劉毅賣給他們的都是隻能打五十發的二六式火銃,但是依然是供不應求,有了這種神兵利器,不論是關東群雄還是關西大軍都覺得自己能打敗對方,甚至在發現了對方也使用相同的火銃之後,他們紛紛開始了對陳寶和王浩海盜集團的抱怨,抱怨他們為什麼要將這種武器出售給對方。陳寶王浩不置可否,反正就一句話,誰出的價錢高誰就能得到更多的火銃,他們是生意人,隻認錢不認人,誰要是不服可以來打一仗。

日本戰爭的車輪一旦開始運轉就不可能停下來,關西軍和關東軍都不是傻子,這群實力強大的海盜能坐山觀虎鬥就已經很不錯了,可千萬不能將他們逼急了,萬一他們加入對方陣營,對己方那就是滅頂之災。所以他們隻能認命,投入更多的白銀去購買火銃,甚至在戰事激烈的時候,前線急需火銃,德川幕府竟然以一百兩一支的價格購入,為的就是能讓前線的火力不斷。這讓劉毅和鄭芝龍兩家賺了個盆滿缽滿。而鄭芝龍那邊也是一樣,四國島在半年的時間內已經變成了鄭芝龍的實際領地,再過一段時間,鄭芝龍就算是在四國島建國也冇問題了,鄭家軍更加需要強有力的火器,所以四條生產二六式火銃的生產線當中還要勻出兩條給鄭芝龍,因為這兩條生產的是原版二六式,可不是給日本軍隊用的那種殘次貨。而且劉毅往往還會從鄭芝龍的軍品中拿出一部分運到北邊無條件支援盧象升,那邊火銃使用的頻率也不低,所以要經常給他們替換,按照劉毅給盧象升的信件中所說,最終他也希望天雄軍能成為和青弋軍一樣的全火器化的軍隊,盧象升也在接受劉毅的建議,反正天雄軍在遼東一戰損失慘重,後期補充的新兵盧象升索性就不訓練長槍兵了,得到了劉毅支援的火器,他也有信心組建全火器裝備的天雄軍了。

劉毅聽完了魯超的介紹,不禁眉頭緊鎖,產能,產能,目前的產能是一個大問題,魯超為了保證二八式儘快裝備全軍,竟然還勻出了兩條二六式的生產線,那麼二六式也會受到影響。唯一的一條試製線還要開足馬力生產新式火銃,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後麵項目的試製,唉,捉襟見肘,捉襟見肘啊。如果戰士們上戰場卻不能得到大量的可靠的武器,他們難道要用血肉之軀跟敵人硬拚嗎?不!這種情況在新軍當中軍隊不允許發生。可以目前安慶衛的實力,劉毅知道,這已經是整個魯港工業區的極限了。蒸汽機製造本來就複雜且緩慢,這種初級的蒸汽機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機械問題,時常需要維修保養,無論是技術工人還是技術投入,能做到現在這樣實屬不易。這還不算船塢需要用的蒸汽機。更不要說未來劉毅還想生產更多的蒸汽機裝備到軍艦上麵去取代人力。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劉毅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盤子越大越難操控的感覺。“那這支新銃一條線生產,一個月能出產多少?”劉毅問道。魯超抿了抿嘴唇,伸出了一個手指頭,“僅僅一百杆。”劉毅呆住了,一百杆?那豈不是生產一年才能勉強裝備一個團?一個團的力量也不過就跟他的衛隊人數差不多。這好像是少了點。

劉毅點點頭道:“我明白了,就先按照你的方案來吧,這裡的情況我冇有你熟悉,生產的事情歸你們全權負責,至於裝備部隊的事情我回軍部再和軍師討論一下,你們放心,等將來我們新軍更加強大,一定會擴充更多的生產線,十條不夠就加二十條,二十條不夠就三十條。總之一定會讓咱們的軍隊不斷有新的武器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