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李自成的臉色漸漸陰沉,李岩何等聰明,當然看出了李自成情緒上的變化,可是即便這樣,李岩更覺得該說的話一定要說出來,自己一日在闖軍之中,就要提出有利於闖軍的意見,無論李自成采納與否,自己都要儘自己的本分。他當做冇看見李自成的臉色,接著道:“秦國攻滅六國,正是因為占領了關中之地,自西北向東南推進,我們現在比秦國優勢更加明顯,隻要能好好利用,奪取天下不是難事。難就難在闖王能否約束軍紀,讓百姓簞食壺漿,喜迎我義軍進城,而不是讓民眾畏義軍如虎,最起碼咱們要扭轉在民眾中的印象,不要讓百姓總是流賊流賊這麼叫,陝西當地的民眾知道咱們是怎麼回事,可是其他地方的民眾不一定清楚,再加上朝廷的宣傳,不斷往咱們身上潑臟水,到時候有嘴都說不清楚。陝西已經是一片白地,學生就不多說了,進了四川之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我們軍中的饑兵闖王倒是可以讓他們就地安頓,效仿曹操進行軍屯,這樣一舉兩得,大家肯定會更加擁護闖軍。”

按理說,李岩的這個意見非常有道理,闖軍不能總是處在流動當中,若是吃光了這一地就打下另外一地繼續吃,那麼大明總歸會有被吃空的一天,到時候又該怎麼辦,這樣做就是竭澤而漁,反而對闖軍不利,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打下一地就鞏固一地,緩緩推進,步步蠶食。大明如此廣袤,想要一口氣吞下一個胖子是不可能的。但是李岩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自成的想法,李自成現在是闖軍的一號人物,籠絡人心有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給他們好處,隻有給麾下兵將好處,他們纔會跟著自己打仗。給好處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去搶去奪,然後將搶來的東西分給手下人,要是像李岩說的還要解散饑兵,讓他們去軍屯,開墾荒地從事農業生產,等到糧食生產出來黃花菜都涼了,自己能等,自己麾下這些驕兵悍將能等嗎?他們參加義軍不就是為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要是還在土裡刨食,還他孃的參加義軍做什麼?

其實這也正是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李自成起義跟朱元璋的紅巾軍起義完全不是一個性質,朱元璋是衝著趕走元廷,建立新國度去的,所到之處都是約束軍紀,嚴禁擾民,甚至還去幫助農民從事生產。朱元璋為了籠絡民心,還在南京城上演了一出斬殺義子的好戲,且不說朱元璋是出於真心還是做給百姓看,至少他做了,紅巾軍這才能瞬間籠絡住人心,為日後定鼎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反觀李自成,一路搶掠,一路裹挾民眾,雖然闖軍規模不斷壯大,可那並不是因為李自成得了民心,而是因為跟他們比起來,朝廷更爛,雙方比爛的話,可能李自成提出的口號更能迷惑民眾,但是到了他殺進京師,逼死崇禎的時候,農民軍的劣根性就暴露了,追贓助餉等一係列反人類操作讓李自成跌下神壇,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各個對闖軍恨之入骨,這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原理,指望著闖軍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貧民發現闖軍比明軍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更壞,搶掠更加嚴重,這讓他們口中的好日子成為了一句空話,民眾再次被送入虎口。歸根結底就是他們不事生產,隻知道以戰養戰,以搶掠為生,目光短淺。

而李岩的悲劇就在於他覺得李自成是個明主,但是實際上李自成的戰術素養很不錯,但是戰略眼光非常短淺,看不到後麵的事情,本質上跟他手下的軍將冇什麼區彆,李自成也想過上九五至尊、醉生夢死的日子,李岩一直以為李自成能成為第二個朱元璋,實際上李自成的能力水平也就跟張獻忠差不多,兩者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哈哈哈,先生說的有道理,隻不過本王信了,你也要讓下麵這麼多軍將和兵丁信才行,他們跟著我李自成若是飯都吃不上,會是什麼結果?愛民可以,等闖軍奪了天下吧。”說罷,李自成一撩披風,頭也不回的下城去了,隻留下了李岩一人站在城頭,李岩心中歎息了一聲,搖了搖頭,恐怕從今天開始,自己說的任何話李自成都不會再聽進去了,自己在闖軍中的路應該是走到頭了,可是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李岩望著關城城門洞中不斷通過的軍隊,他絲毫不懷疑這一次攻川闖軍能取得勝利,牛金星雖然人品不行,但是陰謀詭計還是有一手的,李自成更是戰術大家,這一點李岩甚為佩服,在戰場的時機把握和細節觀察上,李自成可謂是非常強悍。此次五萬大軍繞路入川,秦良玉怕是做夢都想不到。

“大帥!大帥!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大明湖廣佈政使司襄陽城中的襄王府內,一陣陣絲竹之聲從府中傳出。看樣子是府中正在舉辦宴會,隻見大堂正中坐著一個穿四爪龍服的老人,兩邊坐滿了賓客,為首的一人不是彆人,正是湖廣副總兵左良玉。而那個穿著龍服的老人就是曆史上的末代襄王朱翊銘,朱翊銘今年已經六十有二,過了花甲之年在大明就算是非常長壽了,不過這在藩王當中倒不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藩王生活優渥,又不掌兵權,不管政務,朱元璋當年分封藩王之後基本上就是把這些朱家的子子孫孫當豬養,將這些人一個個養的白白胖胖,可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說是把他們豢養起來不讓他們造反生事也不為過。所以這些分散在各地的藩王其實就是大號的富家翁,生活條件很好,又冇有什麼煩惱,平日裡就是玩玩樂樂,有些有追求的就找尋找尋養生之法,自然長壽。

今日襄王府內大擺宴席,主要是請左良玉吃飯,說來也是好笑,左良玉在陝西屢戰屢敗,或者說屢戰屢敗這個詞也不適合他,而是不戰自潰,他麾下的軍隊見到闖軍大部隊都不敢上前,見到清軍就更是夾著尾巴逃跑。可是他偏偏運氣不錯,每次都能逃出生天,這一次得到楊嗣昌等人的庇護,跟賀人龍一起聯名上奏,欺上瞞下,雖然朝廷知道左良玉有敗績,但是根本不知道他在戰場上的所作所為。所以這一次楊嗣昌被調回京師,左良玉和賀人龍便也提前退往彆處,左良玉率領殘兵輾轉來到了湖廣,依靠著他原先在河南積累下的一些財富,加上對湖廣當地大小流寇的拉攏,短時間內竟然拉起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隊伍,至少在荊州襄陽一帶,他的勢力最大。左良玉更是不斷運作,憑藉手中的幾萬人馬,又有楊嗣昌在朝中坐鎮,討了個湖廣副總兵的位置。

如今李自成在西北勢大,訊息早就傳到了湖廣一帶,襄陽又是湖廣佈政使司靠北的位置,襄王朱翊銘更是擔心襄陽的安全,作為藩王,朱翊銘不求彆的,最起碼能讓自己在亂世之中保得一條性命,自己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人們常說人到七十古來稀,自己最起碼要有個善終的結局吧。聽聞流賊燒殺搶掠,特彆是他們這些藩王大戶,更是流賊打劫的對象。在襄陽這麼多年,襄王府財產钜萬,朱翊銘可捨不得讓這些財產落入流賊的手中。如今左良玉大軍駐紮襄陽府,襄王少不得要拉攏一番,隻要左良玉願意保護自己的安全,襄陽城應該是高枕無憂了。所以今天,朱翊銘特地將左良玉約來,大家一起共飲。

左良玉欣然前往,朱翊銘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個藩王而已,如今他算是明白了,手裡有兵就是土皇帝,什麼他孃的藩王,就算是皇帝來了也要讓他三分。自己手上的兵越多,自己就越安全,真等到哪天自己成了光桿總兵了,也就離死期不遠了。在這樣的思維下,左良玉瘋狂的招兵買馬,也不管軍中的士兵是什麼成分,流民他要,良家子他要,賊寇來投奔的他也要,他要的就是人數上的增長,哪管其他的方麵。短短一個月擴充到三萬餘人的規模,著實讓朱翊銘吃驚,這不,上趕著來請他吃飯,疏通關係了。

眾人正在推杯換盞之際,忽然一名報信兵闖入堂中,說是有賊兵打過來了,眾人一陣喧嘩,朱翊銘更是有些失態的將麵前的酒杯打翻。左良玉頓感失了麵子,用力一拍桌子道:“混賬!不經通稟安能闖入,來人,給我拉出去軍棍伺候。”報信兵一臉委屈,大喊道:“冤枉!大帥,冤枉!大帥定的規矩,紅色急報可不經通稟,立刻上呈!”“慢著!”左良玉一擺手道。-